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传媒频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做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做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May 4th 2019, 00:00, by 郝泽华

  近年来,"丧文化"成为青年文化中一个难以忽视的现象。从早期以"咸鱼""废柴"等为代表的网络词语的流行,到近几年被青年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佛系青年""人间不值得""生活终于对我这只小猫咪下手了"等表达颓废消极、悲观绝望或无所谓态度新词的规模性出现,以及网络聊天中常用的"悲伤青蛙""葛优瘫"等表情包的广泛使用,"丧文化"似乎来势汹汹,在不知不觉中迅速侵占和充斥了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

  作为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投射和缩影,"丧文化"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观原因。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激烈的竞争关系、复杂的人际交往、过高的社会期许和过于宏大的自我目标都在无形中为即将步入社会或初涉社会不久的青年群体增添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在当代青年细腻的内心感受和旺盛的表达欲望的催化下,逐渐生成了以新媒体平台作为主要表达媒介和宣泄渠道的"丧文化"现象。

  在成为青年群体自我调侃、自我宣泄的一场狂欢后,"丧文化"也引发了很多人对这一现象的担忧和思虑,认为"丧文化"的风靡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消极悲观的整体态势,是极不可取应该予以批判的。然而,作为一名青年代表,笔者认为在对"丧文化"进行批判前,应该先甄别是真"丧"还是假"丧"。诚然,"丧文化"成为了当代部分青年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表达内心焦虑的重要窗口,但这种"丧"的表达,实际上也是青年群体排遣压力的一种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完成繁重的工作后,在朋友圈发一句"差不多是一个废人了"配上一张"葛优瘫",通过这种幽默、自嘲的形式,青年人实现了压力和疲惫的宣泄,也借助这种在网络社交平台"撒娇"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理解、关心和安慰的渴望。

  在集体生活中,青年人"口头丧""跟风丧"的情况也广泛存在。"有的人表面上丧得不行,其实背地里同时在考5个证。"在社交中呈现"口头丧"似乎成为青年人较为时兴的选择。在学业、事业中努力奋进的青年群体试图通过"口头丧"的方式避免正面的竞争和比较,维持同龄人间较为融洽、和睦的相处模式,但实际上的努力依然不减分毫。加之在青年群体中,如果大家都说"丧",很多"元气满满"的人为了避免被孤立,只能违心"跟风丧"。因此,面对复杂的"丧文化"现象,社会应当对这种青年亚文化予以充分的尊重,对青年人的实际境遇和内心感受予以关注和理解,不应因青年人表面呈现之"丧"而谈"丧"色变,对"丧文化"全盘否定。

  当然,青年群体在以"假丧"为宣泄方式的集体狂欢中,也切忌将"假丧"当"真丧",不宜过度沉迷、信以为真。青年人应当通过读书等方式丰富精神世界,通过运动、公益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压力排解。在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时,不以"丧"为托词和借口,避免以"丧文化"为精神胜利法,而是保持内心的充实和坚定,正视压力和失败,激活原属于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做这个时代昂扬与奋斗的青春代言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