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少年报》记者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采访。资料图片
从吉林的白山黑水到内蒙古的茫茫草原,从黑龙江同江市到广西东兴的国境线上,从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我要上学"的大眼睛苏明娟到各民族普普通通的孩子和老师,从朝鲜族到汉族、赫哲族、瑶族、仫佬族、京族……创刊于1950年4月25日的《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前身是《少年儿童》杂志),69年来始终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的理念,坚持"说孩子的话,让孩子说话,为孩子说话"的原则,记者们走遍祖国山川,只要有朝鲜族学校的地方,就有《中国朝鲜族少年报》记者的脚印。
影响着几代读者成长
创刊69年来,《中国朝鲜族少年报》作为面向全国朝鲜族少年儿童发行的唯一一份朝鲜文少先队队报,影响着几代读者的成长,一批批时代杰出少年从报纸上走进当代小读者心中,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活动,不仅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舞台,而且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社社长、总编辑李秀玉日前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该报前身于1966年1月更名为《延边少年报》。中间曾停刊14年,在1982年1月得以正式复刊。1984年8月2日,在全国第一届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期间,专门召开《中国朝鲜族少年报》改刊会议。1985年1月,在共青团中央大力支持下,该报正式升格为全国性的报纸,读者从延边覆盖到全国。
复刊后的《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始终按照党的少儿工作要求和共青团中央的部署,向朝鲜族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基础教育,指导少年儿童活动,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少先队队报的作用。
"在新时期,《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力求改革创新,以服务少年儿童为宗旨,为办好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满足他们知识需求的报纸,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李秀玉向记者介绍,该报现有《少先队生活》《56个民族56个花朵》《小记者》等20多个精品栏目。
"报纸的新闻性是吸引读者的切入点,而新闻'原创味'是一份报纸独特的标识。"李秀玉介绍,该报为了在内容上更好地与少年儿童产生共鸣,积极策划大型系列精品报道。同时,通过介绍朝鲜族文化、民俗礼仪、文化传承人等,进一步传播和发扬了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
该报在坚持做好"梦之树"写作竞赛、"爱心日记"比赛、"我爱少年报·挑战王中王"现场知识竞赛等报社传统活动的同时,积极策划新的少先队活动,如首届"少年报读后感征文比赛"、首届"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摄影比赛等崭新的少先队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且有益的少先队活动,该报成为全国朝鲜族少先队员广阔的展示平台和互动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领巾活动中心。
在孩子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起点上,《中国朝鲜族少年报》超前策划了"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56个民族56个花朵'系列报道",并拿出重要版面,让记者走向全国践行"四力"。
从2018年4月起,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社派出多路记者穿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每一个有56个民族兄弟姐妹生活的地方,都是他们要到达的采访目的地。
"我们目前已经采访了10个民族并刊发报道,计划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采访刊发56个民族的全部报道。"李秀玉向记者介绍,朝鲜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56个民族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通过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共同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朝鲜族少年报》这次报道方向主要是以儿童为主线,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呈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56个民族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感动教师、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宣传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展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成就,保护传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为了适应新形势,报社对新闻采编系统进行了二次升级。"李秀玉介绍,该社实现了移动采编,采写、审稿等办报流程可在网上实现。设置了新媒体联络部,建设双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给朝鲜族少年儿童、家长、学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平台及互动空间。
做践行"四力"的媒体典范
"我要上学"。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让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在策划采访方案时,果断决定派出一路记者到安徽。
"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过去苏明娟求学时要走着上学,二三十里路,对于一个小女孩,真是不容易。"2018年3月5日,《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副社长、副总编辑朴正一,以及部门负责人林哲、李成浩等一行专程来到苏明娟曾经就读的小学,从安徽合肥到张湾村,足足走了1000多公里。李成浩向记者介绍,他们早上出发,晚上才到,而且多是山路,非常危险。
2018年3月19日,《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在1版和2版两个版面刊发了《大眼睛女孩与希望小学》。李成浩说,虽然去采访吃了不少苦,但是,这样的文章能够鼓舞和激励更多的少年儿童,一切都是值得的。
采访的第二站,《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的记者来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这里是全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
"内蒙古的幅员真是太辽阔了,从内蒙古回延边,我最长曾开车连续跑了28个小时。但是,能够把各民族少年儿童的报道发出来,感觉很幸福。"黄彪身兼司机、摄影、摄像等工作,他与同事李春善、金成花等一行,深入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地区进行采访,先后刊发了《在内蒙古草原绽放祖国的花朵》《管爸爸叫阿玛的鄂伦春孩子》等带有温度的稿件。
李秀玉表示,这次策划尽管人员少、经费紧张,但该社仍然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做好,后续工作如果进展顺利,他们还将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进行内容制作,同时,开办图片展,以此为祖国七十华诞献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