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重磅推出《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来自贫困乡村的精准脱贫故事》系列报道。截至2月11日,已推出13篇,均刊发于头版头条或报眼位置,规格之高、频次之多、规模之大,彰显了改版带来的煌煌新气象。
"一个村的事儿,竟然安排在头版头条!为人民日报的'不拘一格'点赞!""聚焦小乡村,党报大手笔!"……
作为2019年的开年策划,该组报道以其庄重大气、生动鲜活、清新文风、新颖版式赢得同行、读者竞相点赞。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开始新一轮改版。改版后,头版应该上什么样的报道?这组系列报道树立起了标杆。
小中见大,小切口具象大策划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又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把"精准脱贫"作为今年的"开年策划",堪称独具慧眼。
然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博大而精深,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精彩而宏大,从什么角度切入,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动"?
该组报道的答案,是用小切口具象大策划——
沿着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选取10多个村庄进行深入采访,看看总书记亲自到过的乡村、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脱贫攻坚进展如何、成果怎样,乡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有哪些变化,还有哪些要紧事要办,展现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奋力脱贫攻坚的新作为,感受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摘下贫困帽的喜悦心情,记录脱贫攻坚最前沿拼搏奋斗中具体而生动的故事。
咫尺中显波澜,方寸间见乾坤。把"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与"贫困乡村的精准脱贫故事"链接起来,以大带小、小中见大,做到顶天立地。
从一定意义上,好的策划就是报道成功的一半。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宏大主题,落小、落细、落实,化宏观部署为具体内容,化抽象理念为具象要素,便于形成具体化、成系列、易操作的主题报道策划。
翻开地方部长达6000多字的策划案,着实令人惊叹。它详细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一个个村庄对干部群众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要求,而且每段论述都标出重点,提出采访要求,这让这组系列报道"大片",有了精彩的"分镜头脚本"。
以点带面,小故事呈现大主题
采得百花成蜜后。采访如同采蜜,只有采得的素材足够多,才能把最甜美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也才能达到改版的一个根本要求:减少工作味,增强故事性。
新闻行当历来讲究"七分采三分写"。水灵灵、脆生生的素材,只有走进现场,亲临其境,才能获取。所谓"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
要找到那个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故事,别无他法,只能深入深入再深入,贴近贴近再贴近,
看1月31日描写安徽金寨县大湾村的头版头条《特色产业上台阶田园处处是美景》这样写故事:
哥哥陈泽申,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也因病去世,独自带着小孙子,靠低保和几亩薄田撑着一个家;弟弟陈泽平,老伴右手残疾,前些年儿子因车祸离世,染上酗酒毛病——这老哥俩,戴上了贫困帽。
这一开始,就吊足了胃口。这么穷、这么难的兄弟俩,能脱贫?
然后如剥葱般,故事一一展开。先是搬迁新房,然后是养羊炒茶搞种植,哥俩比着干。故事脉络清晰,但仍然有悬念有曲折:搬新房是好事,但因为鸡舍猪圈没着落,愣是不愿搬。"人家一趟趟跑,还不都是为了咱?"干部们的"真扶贫"才解开了一个个心结。这就如说书艺人一样,为了吸引听众,"卖关子"一定比平铺直叙强。到了最后,还不忘"且听下回分解"——弟弟为了村里办民宿,主动让出刚种黄精的土地,"将来村里发展了,还能少了咱的?"充满期盼的主人公,让你读完后仍不免关心他的未来。
没有扎实的采访、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哪里去找这么鲜活的故事?一个人的故事,展现出一个村的变迁;一个村的变迁,又折射出一个省的变化。
每一篇报道,都配有数据图表和延伸阅读等。数据图表,用数字的形式精准反映近年来该省主要脱贫成果;延伸阅读,则站在更高层次用凝练的文字介绍了该省脱贫情况。如此,以"点"带"面"、"面"中有"点",报道更为立体、丰富、完整。
求活求变,小转换彰显大理念
改版的一个总要求就是践行"短实新"。
短,不单指文章短。这组报道主题重大,要求故事容量大,因而每篇主打文章都有2000多字。但是,读来仍觉轻快,原因是转换了一种方法做到"短"。
照金村的变化,以日计。
2018年12月16日,照金村集团董事会商谈杨柳坪观光农场开发事宜;12月17日,社区工厂二楼开始封顶……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党支部书记南民政的工作日志上,清楚地记录着每天的重要事项。
这是1月18日记述陕西照金村脱贫故事的《老区村庄变景区生产生活变了样》的开头两段。首段只有9个字,几乎是惜墨如金。无论是对话,还是描述,全篇没有一个长的自然段。其他各篇,也均是这类风格。短句、短段,"取短补长",行云流水,编者匠心、精心、细心,可见一斑。
实,更是俯拾皆是。
时值冬日,武陵山深处,天寒地冻,脚下的炭盆恨不得抱在怀里。(《硕果满枝销路广农旅结合有奔头》)
这是记者的感受实。
"如今,我已从'臭春光'变成了'香春光'。"闫春光半开玩笑地说。原来,以前养鸡,浑身都是鸡屎味,大家都叫他"臭春光",现在天天泡在春光油坊,浑身都是芝麻油的香气。(《产业多元活力足幸福路上故事多》)
这是农人的话语实。
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实录其言,实感其境,出来的文章就鲜活。这是千古文章不变的真理。
新,在这组文章中主要是创新。
标题新。"甘肃篇"《引水修路产业兴增收致富日子红》,"河南篇"《产业多元活力足幸福路上故事多》,"新疆篇"《政策暖心人勤快瓜果蔬菜四季香》……每篇均是前后各7字的对仗形式。一篇文章做到,不难;所有文章均如此,不易。
版式新。对于稿件的外观包装和设计作了较大的突破。例如对总书记的引语做了包框和勾线处理,小标题也铺了底纹,每篇报道都包含数据图表、"延伸阅读"、"总书记引语"等元素,更加图文并茂。整体上,该系列报道在版式设计上亮眼美观,又不失庄重大气,烘托了该系列报道的重要分量。同时,该系列报道也非常重视与其他稿件在编排设计上的关联与配合,整体上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版面生态。例如,1月10日"湖南篇"主要使用了红、蓝两色,在该稿的右侧"天鲲号"的照片和右下的导读区域也主要使用了红、蓝两色,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研究部)
责编/魏艳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